粤ICP备17044354号-3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77空空导弹栅格尾翼得失谈

[复制链接]

2713

主题

2789

帖子

279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7 14:4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俄罗斯R-77空空导弹的出现,栅格尾翼越累越多地进入了大众视野。相比于传统气动控制舵面,栅格尾翼的优劣究竟有哪些,在此主要以空空导弹为例,进行简要的说明。

R-77的栅格尾翼


在工程设计上,有得必有失,栅格尾翼并非完美

      在大气层中飞行的物体,转弯的方式大致有三种。首先是气动舵面,通过舵面的偏转,在迎面空气的冲刷下,产生空气作用在弹体的力,根据舵面的位置不同,产生大小不一的力矩,控制飞行器转向,飞机和大多数导弹,都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转向,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需要飞行器本身具有一定的速度。其次是燃气舵,燃气舵往往被安装在喷管附近,通过相应的偏转改变尾流的喷射方向,进而改变导弹姿态,由于燃气舵的工作环境过于恶劣,即使采用了抗烧蚀材料,也作用不了多长时间,还有导弹动力段飞行结束,燃气舵就没有存在意义了,多用于刚刚发射或者弹射出桶的导弹改变飞行姿态,比如AIM-9X这样的新一代大离轴角格斗弹;最后是姿态控制喷口,在导弹前端,通过喷射工质改变导弹指向,比如道尔M1防空导弹。


AIM-9X的燃气舵,燃气舵的低速控制效率是包括栅格尾翼在内的空气舵不能比的               



道尔M1是通过姿态控制喷口来实现出桶时的转弯的

      栅格尾翼,属于气动舵面的一种,相比于传统气动舵面,其最大的优点是在相同飞行速度下。栅格尾翼的气动控制效率要高于常规气动舵面,但是其阻力也大于常规气动舵面,有些文章中,出于特殊的立场,否认栅格尾翼的气动阻力大于常规气动舵面这一事实,这是缺乏根据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下面说原因。
      上文中已经提过,气动舵面是在气流冲刷下产生控制姿态的力,而这个力就是空气作用在导弹舵面上的阻力,导弹飞行速度越快,舵面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就越快,根据冲量定理(冲量=力×时间,冲量一定,相对速度越快,时间越短,作用力越大),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就越大,舵面的控制效率就越高。
      而在俄国人的宣传中,R-77用栅格尾翼的最大优点是什么?是低速状态下,舵面效率高于常规气动舵面,那么,问题来了:学习挖掘机技术哪家强?...额,情不自禁,不要怪我,说正经的...为什么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栅格尾翼的控制效率要比传统气动舵面高?所谓控制效率,无非就是控制力矩大小,力臂长度如果一定,力矩大,真相只有一个(我没看过柯南...):栅格尾翼产生的作用力比普通舵面大,所以在速度已经低到使传统舵面的控制效率大大降低的情况下,栅格尾翼仍然能保持可以接受的力矩,使得导弹仍然具备一定的转向能力。前文提到,空气作用在舵面上的阻力,就是控制导弹调整姿态的力,因此栅格尾翼的阻力也必然大于传统舵面。
      栅格尾翼阻力所带来的阻力,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了R-77的射程,来看一下防务展上SD-10、AIM-120、R-77的标称射程的试验条件便一目了然:我国SD-10的宣传参数为:最大射程70km,AIM-120为80km。而R-77的竟然高达100km。前两者测试条件为:双方飞行高度1万米,速度1.2马赫对头;后者测试条件为:双方高度2万米,速度1.5马赫。R-77的试验条件,已经过于理想,达到了幻想的程度,可以推测,在相同条件下,R-77的射程应该不会超过50千米。


R-77的要求远近兼顾的设计目的,是其使用栅格尾翼的最重要原因


美国的炸弹之母也用了栅格尾翼,也是为了追求低速状态下的姿态控制能力,其自由落体速度不快,无法使用传统气动舵面进行控制,于是用了阻力较大的栅格尾翼(阻力是控制力的来源)

R-77采用栅格尾翼的原因,是在设计目的就是让其具备一定的近距格斗能力,兼顾中距拦射和近距格斗,结果就是使得R-77变成了一种射程相比主流中距弹短,机动性相比格斗弹差的一种过于中庸的导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7044354号-3  

GMT+8, 2024-5-20 00:20 , Processed in 0.0708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