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ICP备17044354号-3

标题: 爱国者滚下神坛,美式防空成了银样镴枪头 [打印本页]

作者: SNK    时间: 2019-9-24 14:58
标题: 爱国者滚下神坛,美式防空成了银样镴枪头

! T' U7 r" x; H8 \在日前也门胡塞武装对沙特油田所发动的无人机袭击行动中,有关美国出售给沙特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性能问题引发外界关注的争议。尽管没国务卿蓬佩奥亲自站台为这种连“拖鞋军”的无人机都防不住的防空系统洗白,称“世界上所有防空系统都会产生不尽人意的结果”。但事实胜于雄辩,任凭蓬佩奥费尽口舌,也改变不了沙特花重金买来的美制防空系统,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中看不中用的事实了。
4 E# {) P8 D1 x/ z
+ A& ^- _" N3 B) `; D( h
* z$ N# \1 j6 p$ E/ k, k$ y* b. K) g' d# b  t0 n$ o4 p6 d
实际上,之前俄总统普京曾亲自发声,劝说沙特放弃购买美国的那些中看不中用的防空系统,转而购买俄罗斯的S-400。普京的意图不仅仅只是为了推销俄罗斯防空系统,而是真的瞧不起美国的爱国者。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最新报道称,沙特所部署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其对空中目标的拦截能力并没有达到制造商所宣传的性能指标。但美国人仍然会继续强迫盟友购买这些名声狼藉的武器。, }' |' s2 g+ u6 e4 _( _" t4 q
0 z( E4 b8 G# h: ]8 l* q! W
事实上,尽管俄罗斯方面如此贬低美国防空系统的性能指标,显然有些“落井下石”破坏美国该类武器口碑的嫌疑。但从土耳其和印度等国宁可承受美国的制裁威胁,仍然坚持采购俄罗斯的S-400、但却打死都不愿意购买爱国者的事实来看,美国的防空系统的性价比还真有不如俄罗斯同类装备。3 Y8 f  I) s2 v  k0 E
7 e9 {$ p* H1 c8 N6 [, W
众所周知,由于美国军队拥有独步天下的空中优势,而且每次战争的对象都是世界上一些根本就不具备空中进攻能力的弱小国家,在战场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防空压力。所以,美国并不用和俄罗斯一样注重自身的防空能力,其所研发的防空系统,在性能方面不如俄罗斯,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 _6 R( J' U) J8 {* Y' c* B) Q9 i; b; ]( p( r/ q
, H8 A4 L' j* {- m- [1 `$ s8 n7 V

. `+ s! Q  u& R/ w5 i4 _7 z  q" d2 [此外,美国现在的防御领域上的研发方向,主要是针对中远程导弹的反导防御系统,对于类似爱国者这种防备低端飞行器的防空系统,由于其真正的防空能力一直饱受诟病,因此美国除了象征性装备一点外,更多的是用来出售给盟友换钱、或者作为与盟友和伙伴对话的政治筹码。
. R0 }# Q/ v) f) d# D: ~% i
8 d8 \; _5 J( H& Y6 K7 F, U$ K$ ~相比之下,俄罗斯由于长期面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空中压力,为了确保自身在战场拥有强大的防空能力,在防空系统研发方面的投入要远远高于美国。因此,俄罗斯虽然在反导防御领域上落后于美国,但其包括S-400和S-300在内的防空系统因为价廉物美而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抢手货。
) r. ]+ k; z. H- P6 }; g& S& \' i$ Q2 k) S; s2 `0 W
就拿目前满世界兜售的S-400来说吧,其在侦察、和摧毁空中目标的范围,以及导弹的速度和机动能力,都远远超过美国最新的爱国者-3系统,更重要的是,相比于美国爱国者在之前海湾战争中的拙劣表现,俄罗斯的S系列不但经历过实战考验,而且还在多次海外实战中获得不凡的战绩。. W+ O  v1 I; E4 o6 G# U

0 F& I2 K' E3 z/ l显而易见,尽管美国为了向盟友兜售爱国者防空系统,而不惜利用媒体和舆论对该型导弹性能的吹捧,将其推上神坛。然而,爱国者防空系统在此次沙特油田遇袭事件中的拙劣表现,等于是直接将美国的这种政治武器从神坛上扯了下来,按照路透社的报道就是“此次显然重创了美国及其防御武器的声誉”。4 y8 c) J% N% U5 V$ r+ S

- w7 {1 `1 V4 @1 ]2 ?
$ x# z; X) C6 h7 T
% ?& z% M/ N$ g6 Y9 }综上所述,就是因为爱国者系统在性能指标方面,远不及俄罗斯同类装备可靠和先进,这才给了俄罗斯政府和媒体贬低美国防御武器、以及向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推销俄罗斯防空系统的底气和信心。
作者: leon    时间: 2019-9-24 15:59
呵呵!s系列不俗战绩指的是打客机吧~




欢迎光临 粤ICP备17044354号-3 (http://www.5dtoy.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